两仪式死了,凶手是黑桐干也。

两仪式死了,凶手是黑桐干也。

两仪式死了,凶手是黑桐干也。

两仪式死了,凶手是黑桐干也。

两仪式死了,凶手是黑桐干也。

两仪式死了,凶手是黑桐干也。

两仪式死了,凶手是黑桐干也。

也许你的share、winny、eMule、BT序列里面还有一个文件叫“空の境界 俯瞰風景”,或者你刚洗完手拆开一张DVD,上面写着“空の境界 俯瞰風景”,你正准备看的时候,一个魔鬼般的声音在你耳边响起。

“两仪式死了,凶手是黑桐干也。”

别急,这可不是剧透。

第一章 俯瞰风景——凶手是巫条雾绘,两仪式杀了她。

第二章 杀人考察(前篇)——杀人鬼是两仪式,她是精神分裂。

第三章 痛觉残留——浅上藤乃是凶手,两仪式杀了她。

第四章 伽蓝之洞——苍崎橙子教授了两仪式“直死之魔眼”的使用方法。

第五章 矛盾螺旋——荒耶宗莲是幕后boss,式杀了他。

第六章 忘却录音——玄雾皋月是boss,学院有秘密。

第七章 杀人考察(后篇)——两仪式死了,凶手是黑桐干也。

这才叫完整的剧透。

马伯庸老师曾在《剧透的艺术》一文中阐述了剧透之美。剧透是爱是暖是希望,剧透是人间的六月天。剧透就像围城,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,城外的人想冲进去。老一辈的剧透学家更是称道: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剧透不怕难。更有甚者,振臂高呼:剧透就是力量。

有剧情片的地方就有剧透者的存在,有剧透者的存在就有剧透的快感。还记得在大学看到同学看fight club。他看的入神之时,魔鬼从他身旁走过“布拉德·皮特是爱德华·诺顿的分裂人格,最后他自杀了”伴随着同学脱力的娇喘,魔鬼轻轻的走,正如他轻轻地来。

老实说 ,这样的剧透,比如:

两仪式死了,凶手是黑桐干也

这种,根本不能成其为剧透,主要是由原作者奈须的写作特点导致的。作为轻小说之王的《空之境界》主要有两点特色,一是剧情发展的不可知性,二是人称的不停转化。

作为第一点,当你拿到电影看(或者是翻开原著),你便会发现这样的剧透内容根本就是无法成立的。“怎么可能?怎么会这样?”的疑问会伴随着读者知道结局展现,给读者恍然特大悟之感。“原来还可以这样”的精妙感叹是通过剧情的峰回路转体现,而非结局真像的罗列——毕竟,空之境界不是名侦探柯南。

而作为第二点,人称的不停转化,我不知道剧场版中如何展现。具体来说,在《空之境界》中,假设一个故事有A、B、C三段,涉及人物X、Y、Z,那么奈须会这样写:A段第一人称、B段第一人称,C段依然是第一人称(—_卅)而重点在A段中的“我”指代X,B段中的“我”指代Y,而C段中的“我”指代Z。这样的转化说白了就是“关闭上帝视角,同时增加剧情的紧张性”——如果A段中预测B段中会出现事故,而B段中的我不自知时,即是希区柯克定义的“第二种恐怖片”

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,空之境界的剧场版是无论如何也拍不到原著的水平,如果按照原著,则是前20分钟,一个FPS游戏,后20分钟,另一个FPS游戏,如此轮换下去。这似乎应该是音响小说的做法,而不是剧场版动画。为了在电影院的90分钟不至于无聊之极,只好让上帝模式全开。而这样做,实际上《空之境界》的第二个特点,已经被消除了。

而对于已经看过原著的type-moon爱好者(简称月厨),剧情早已烂熟于心,因此第一点也被抹杀。

其实,我们期待的只是活动的不走形的两仪式,在巫条大厦、矛盾螺旋中拔刀而动的两仪式,随着梶浦由記的音乐舞动的两仪式,穿和服外套皮衣操着坂本真綾的声音的两仪式。

而剧情透露什么的,根本不重要了。

说回我们的话题吧,这次的话题是剧透。其实标准的剧透有两种,一种是让你知道我在剧透,比如说

两仪式死了,凶手是黑桐干也。

还有一种,其实…两仪式没死,而是跟黑桐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,对,就是这样不经意间透露出来。

然后再把原著小说的截图展示一下

你看,对吧。

这一刻,原作党犹如头上顶着青天。

P.S: 谨以此文献给头顶青天的月厨与未看原著就叫电影版神作的伪非们。